摘要:人民怨聲載道,對新政權(quán)又失去信心,貨幣改革勢在必行。開元通寶鑄行期間長,數(shù)量大,存世多,版別繁雜豐富,但只有幾種版別存世,發(fā)現(xiàn)特別稀少,至今還尚未引起錢幣界關注。“通寶”二字寬大,開元通寶嚴慎端莊。
高祖李淵建唐之初,承隋衰政之弊,私鑄薄惡五銖(隋五銖)充斥市面,物價飛漲,經(jīng)濟形勢仍不見好轉(zhuǎn)。人民怨聲載道,對新政權(quán)又失去信心,貨幣改革勢在必行。在嚴峻的經(jīng)濟形勢下,李淵做了一次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貨幣改革,從此廢除了名不符實的銖兩重量貨幣,開始了以錢(一錢又稱文)的單位通寶(元寶)新時代,是中國從銖兩向通寶錢制的一次重大轉(zhuǎn)折。通寶錢制自此始,歷經(jīng)宋、元、明、清乃至民國,在中國運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之久,就連周邊鄰國的日本、安南(越南)、朝韓也仿中國的通寶錢制鑄行了數(shù)百年之久的漢字錢幣。
據(jù)《唐會要》記載:開元通寶由大學者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并書,意謂:開始通行寶貨新紀元。文如其意,名符其實。開元通寶,錢文端莊凝重,隸書含有篆意,制作精整,幣值充足,人們樂用,是唐代的主要貨幣。開元通寶鑄行期間長,數(shù)量大,存世多,版別繁雜豐富,但只有幾種版別存世,發(fā)現(xiàn)特別稀少,至今還尚未引起錢幣界關注。
如唐初大字開元通寶,初唐短一元,錢文接近歐陽詢大手筆,元字首橫略短,第二橫略左挑,“通”字中“辶”結(jié)構(gòu)為三撇不相連,錢文飽滿擁塞地章,輪廓、錢文深峻,筆畫端莊,密而有序,光背無文。是錢直徑2.48厘米,內(nèi)穿0.7厘米,重4.2克。圖2也是早期所鑄,但錢文開始蛻變。其特征是“元”字首橫變長,“通”字“辶”部三撇呈折拐狀,但錢文筆畫保持粗壯飽滿擁塞地章,輪廓、錢文同樣深峻,密而有序?!巴▽殹倍謱挻螅_元通寶嚴慎端莊。是錢直徑2.45厘米,穿0.7厘米,重4.2克,白銅質(zhì)。早期唐初開元寶字有一共同點是貝部內(nèi)二橫不與左右相連接,筆畫較粗,光背。大字開元存世很少,且易被錢幣收藏愛好者疏忽,希望藏友引起足夠的重視。
開元通寶的版式多種多樣,不同時期,流行不同的面文版式。接下來我們重點來了解開元通寶大樣直徑以及它的價格。直徑小的在18mm左右,有闊井、小元、短通等版式。開元通寶大樣直徑大約在25.8mm左右貨更大,—般背月從23mm-25mm左右。
今天,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唐朝開元通寶,看看唐朝開元通寶什么價、什么行情。唐朝開元通寶大部分都是銅質(zhì)的,少數(shù)為金銀制作。
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差異,主要是因為開元通寶它鑄造的時間跨域比較大。簡言之,不同時期開元通寶它在外形的呈現(xiàn)上是有差異的,所以對應的價格落差也比較大,一般來說,初唐時期的雖然比較簡約,但是因為存世量比較少,所以價格更貴。
遲至宋初仍有“開元通寶”在鑄造,如清源節(jié)度使陳洪進一方面清源不鑄宋廷錢幣以示其獨立性,另一方面清源鑄造開元錢又可在宋、吳越境內(nèi)和海外貿(mào)易中通行無阻?!伴_元通寶”至此已融入中國文化之中。
我國古代的重量計數(shù),多以面文標出重量,均將二十四銖為一兩,而自從二銖四絲的開元通寶流通以后,中國衡制中的一兩十錢便由此產(chǎn)生,二十四進位的銖兩制隨即結(jié)束。經(jīng)濟決定金融,開元通寶是當時商品生產(chǎn)和商品交換逐漸擴大的產(chǎn)物。
雖然唐玄宗李隆基曾使用開元作為年號長達29年,但開元通寶錢仍然不能稱為是年號錢。這種換算一直延續(xù)至晚清,一枚庫平一錢與一枚標準的開元通寶重量相等,甚至影響了后世將近1300余年。因此開元通寶被稱為我國貨幣史上三大錢系之一。
開元通寶是哪個朝代的
唐代開元通寶背四月 極美品,成交價格RMB 23220,成交時間2016-07-14 。開元通寶已經(jīng)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,具有辟邪,旺財?shù)墓πА6盥』鶎⒛晏柖殚_元,純屬巧合。
開元通寶哪個版別種類最有升值空間 開元通寶鑒賞
事實再次說明,各種錢譜和資料所言之孤品,乃因為其確屬罕見,始作俑之著譜者當時不見另品,在浩瀚古錢和博大中國之中,所見之局限實屬正常。無非其“傳世僅此試樣”之批語顯得過于武斷和不合情理,實不足以為信矣。